当前位置:燃文书屋>科幻灵异>金字塔人入侵>第五十二节 世界是意识的

第五十二节 世界是意识的 (1 / 5)

哲学家始终有一个争议,世界是意识的还是物质的,或者说世界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世界是因为人的认识作用才得以是世界,还是世界始终是世界人的意识的认识作用也只是世界客观规律的一部分,人类认识不认识世界,世界都是世界,不会改变。

可是始终有哲学家坚持,意识是主导的,客观存在不过是人的意识对物质的认识作用的表象而已。

其实他们争议的核心,总结起来就是,物质对意识有没有作用,如果有,意识多物质有没有作用?

由于人类技术水平的限制,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几百年,始终都没有答案,始终困扰着哲学家。最终物理学家,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方式,似乎将哲学的争论稍稍影响了一下。

自从1907年,物理学家托马斯扬实现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后,引发了科学界关于光的本质究竟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最终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出现。但对于电子这种带电粒子是否具有波粒二象性,依然存有疑虑。于是在1961年,蒂宾根大学的科学家克劳斯・约恩松决定用电子来进行双缝干涉实验,从此量子力学开始直观的向人类展示他们神秘的一面,而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

在约恩松的试验中,首先用电子流朝着并列的双缝轰击,如果电子是粒子,那么电子流通过双缝后应该在后面的屏幕上留下两条与双缝对应的亮纹。结果在屏幕上出现的并不是两条亮纹,而是多条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证明了电子同样具有波动性,跟光子等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粒二象性。

但疑惑依然有,犹如当时科学界更认可的是微观粒子都是概率波的解释!以此推论,电子的干涉作用应该是由于电子在电子流中互相拥挤碰撞,进而造成多条干涉条纹。可是约恩松决定继续试验验证,他设计了这样一个试验方法,使用发射器将电子一个一个发出,这下就不会有碰撞,同时发射间隔保证前一个电子通过狭缝之后,再发射第二个电子,还避免了两个电子如果同时具有波动性相互之间干涉的可能。

当时以任何理论来解释,这样一个一个发射的电子,只能是粒子状态通过狭缝,在背后的屏幕上留下两道光线。然而结果神奇的是,一个个发射的单电子,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仍然留下了一条条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至此,科学界才承认单个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按照玻儿为代表的量子理论科学家的理论,管你能不能想象,一个光子就是能够同时穿过两个缝隙。

这就是量子世界的法则,微观量子具有不确定性,既可以是此也可以是彼,更可以即是此又是彼,这种微观量子同时处于此和彼的状态,就是量子叠加态。最经典的解释就是薛定谔的猫,薛定谔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提出盒子里装着一只猫,在打开盒子之前,没人知道猫是死的还是活的,因此在打开盒子之前,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猫的生死状态是叠加的,当然这只是为了类比量子状态而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